為社區營造出正向的群聚效應!?

~私心蠱惑出不自覺的迷失概念;猜忌讓「改建整合工作掉落於無重力的漩渦裡。

個人想要贏得全體的認同,合作的基礎在於相對平等。

曾經有個群體活動,策畫用來檢試「個人」與「群體」追求目標差異性,可以轉變心態,獲得結果大不相同。

遊戲內容如下:

在室內,先要求每一個人拿走一顆氣球並寫上自己姓名,當聽到第一聲哨音時,請大家把汽球投進隔壁房間去。

在聽到第二聲哨音時,請大家進去找出自記姓名的氣球,但只允許拿到寫著自己姓名氣球,才算數。

當第二聲哨音響起,大家爭先恐後擠在房間門口,畢竟房門太小,形成了瓶頸。

人們推擠著進到房間裡,手忙腳亂,開始費勁的翻攪一堆氣球,肯定很難分辨出屬於自己的氣球,場面必然混亂、無效率。

顯然個人與群體的目標,看似一致;但個人須拿到~有自己名字的氣球,群體」的目標則是~拿到氣球。

這時主持活動的人,直接吹口哨、喊停。

同時宣布;大家進房間之後隨便拿到一個氣球就出來,回到房間外面,請各自喊出氣球上的姓名,互相交換氣球。才一伙兒功夫,大家都拿到自己名子的氣球。

達成群體的目標需透過互動合作,就能輕易完成任務。個人狹隘的目標,只會換來惶恐、推擠、無效率、傷感情。如果換個立場,只須交出別人需要的氣球,順應著拿到自己要的氣球,大家輕鬆愉快,群體目標必須捨棄私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要,私心、疑慮製造了心理上的惶恐、急迫感,大家一旦傷了和氣 ,團隊的氣氛跟著變了調,如何談合作? 要達成群體集結的目標,勢必更加困難。人性的光明面是可以啟發的,人性的陰暗層面,大多源自於莫須有的猜忌心態。 

如果社區改建是個終極目標,猶如拿回自己姓名的氣球一般概念;整合是個共識建立的過程,差別就像爭先恐後的推擠或是井然有序的氣球交換過程成果應有相對明確的訴求目標利基點,爭議焦點;在於住戶參與簽署改建合約,能自我評估換回的產權坪數或權利價值」。

廠商規劃進場機制;整合訴求條件,須避免資訊不對稱,因為不可預測、存在風險、混淆、推諉塞責、交代模糊,都是社區住戶互相猜忌」的禍端和亂源。

一旦廠商具名協助社區整合,發函內容訴求;須以80%以上建物及土地產權持分面積彙整住戶、戶數,重組更新會」為前提面對不合法更新會的挑撥,可以依法規劃如下:

1.    發函徵詢重新申請大樓高氯離子含量及混凝土結構鑑定,承諾代墊鑑定費用,預估約需經費$423萬元左右。

2.    檢附;委託更新會」籌備申請大樓高氯離子含量及混凝土結構鑑定委託書簽署文件(願意配合技術人員進入住戶,進行牆、柱混凝土採集作業),附回郵函件寄回。彙整住戶委託書,以備逕赴更新會」討論、決議。

3.    完成更新會籌組組織成員,依規章選出理事長,呈報市府依法核備。一併提案辦理更新會自行劃定更新單元公聽會,經決議授權代位實施者」代墊費用委外辦理海砂屋鑑定

4.    廠商進場機制;除合法籌組更新會之外,依法取得申請大樓高氯離子含量及混凝土結構鑑定」住戶及更新會授權委託文件,以代位實施者代墊鑑定費,權利義務師出有名。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過去社區多年來整合失敗的教訓;歸諸於少數住戶惡意仇視廠商,住戶意見分岐,大都來自於妄想和猜測一個不當利益的幻想。因誤解而造成糾結,避免以訛傳訛及非理性理念的誤導,唯有循序漸進,從打破心防做起。

為拉近住戶與進駐廠商之間的心防籓籬,重組更新會、底定代位實施」、爭取市府審查通過海砂屋鑑定」重新判定為須拆除。依法適用3年內拆除重建,享有大樓總樓地板面積30%容積獎勵上限權值,以實際作為,打破住戶心防。

 

進場整合住戶認同大樓改建

開宗明義;通透預告每戶更新換回坪數及完工每坪預售價格。讓所有住戶可以自行公開評比,每戶清楚自家參與更新換回權利價值差異。經由簡單換算,大家就都楚簽約同意改建的利弊得失,限期決定簽約委託改建。

於展開實務整合工作階段,為緩和住戶之間的疏離感,可以規劃各式團康、親子、趣味競賽、烹飪活動等,在歡樂氛圍中,自然產生好感。經由各項活動近距離接觸住戶,逐漸熟悉彼此及行為模式。進駐廠商因營造社區住戶互動機會,有利於整合;簽約及改建作業。

arrow
arrow

    John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